每年的8月中旬,基本上都是全国科研战线焦虑爆棚的时刻!为什么?很简单,因为这一刻,占据国家级科研比例最高的项目评审结果将要公布!
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面上项目与青年项目是国家科研建设的基础。基本上所有的科研人都不可能跨过它们而直接进阶到下一个层次。比如,你前面什么科研项目的主持记录都没有,然后直接拿下“杰青”,可不可能?可能,除非你是天才,“并且”在你能申请“杰青”前就已经拿到了“天才”般的成就!
举例说明,你读书时就有了诺奖级的成就!比如某某博士研究生的一篇博士论文让他/她刚毕业就与导师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你不要说“杰青”了,就是“863”“973”都可以给!但是,这种天才有没有呢?至少半个世纪以来还没有!当然之前有,可能你们都知道他们的大名。
所以,占据绝对人数优势的科研人,都将在这几天内彻夜不眠!因为,这两项基金基本上就可以决定他们在行业内未来能前进的距离!尤其是越年轻拿到,未来就越光明!
没有拿过“青基”,以后能拿“面上”的可能性不足10%!如果连“面上”都没有拿过,那你基本上就不要在科研圈混了,趁早走“教学型”路线,虽然权势与收入可能低些,但也是能走向“正高”的!当然,四级正高就是你的顶点了。以上说法排除40岁后才回国的人,实际上这些人都是有了成就的,否则国内单位也不会要年龄大的人!
所以,有个人利益的存在,就会患得患失,这就是焦虑症的由来!不要看里面有四分之一的人都是在搞生命科学与医学科研,但他们仍然落不了俗套,否则也不会那么多人白发,甚至“聪明绝顶”了!
所以,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与各行各业一样的情况,那就是小道消息横飞,但谁也拿不出确切的消息。因为在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公布结果之前,谁也不知道最终的结局是什么!甚至,就算是之前得到了消息,最后还有出现反转的可能!
既然如此紧张的时刻,那当然是越早结束,大家越早松口气!过不过,给大家个准话,就算是没过也比总吊着强!因为这就是精神折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般从接收至审批完成需要5个月左右时间。
根据历年来的经验,集中接收的大部分项目类型,即占主体人数“面上”与“国青”,资助结果一般在当年8月中下旬公布!从历年公布时间看,一般为周五或者17-18日前后;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预计2022年的公布日期应该为17-19日!
就在大家焦急地等待着这一天到来的时候,这个时间点竟然就表面上“风平浪静”地过去了!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是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结果竟然没有公布!这太让人“失望”了,因为大家都是人,这种“应激事件”还是少些为妙,不能让这个“东西”给折磨死才行!
当然,也不是一点响声没有。8月19日,主管部门发表了一条声明,告诉大家受疫情影响,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和“审批”工作进程有所调整,有关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拟于“9 月上旬”发布。
这算是给了大家一个交待,但实际上却让所有人又要多煎熬近一个月。但真是这样吗?不知道,但是可以通过主管部门的官网上找到这条信息,那就是基金委明确禁止“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中标名单”!
这是什么?很明显,这就是所谓的“小道消息”嘛!而且既然是“禁止”,那就是说明至少是过往存在过的。目前有没有,那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不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目前作为知名度最高、认可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纵向科研项目,也是目前国家科研评价体系及研究人员个人学术水准评价标准中的关键指标之一,在管理上还是相对最“三公”的,即“最公平”、“最公正”、“最公开”!
从表面程序上看,基本上是让全世界都挑不出毛病的!国家自然基金评审是通过全国学术专家进行的,通过建立大数据专家库,设置排除性条件,随机抽取评审专家;专家库每年都会更新和淘汰,即使已经存在大大小小的学术圈子,也很难出现所有评委都是“自己人”的情况!
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标书太差,是很难通过所有人的眼睛!更何况,主管部门也会监管的,比如2022年的驻会监督工作组组长严景华就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议评审监督工作要求和“四方承诺”制度,进一步强调了会议评审纪律,要求会议评审专家组认真审阅项目申请书及函评意见。今年的驻会监督工作组依然全程监督了评审过程。
所以,这种时刻,即使你有某种关系,可以或多或少,或隐或暗地得到一些不直截了当的消息,但又有什么用呢?难道你还有逆天之力,把没过审的标书弄成通过?呵呵,估计如果你真有这样的能力,早就成了舒院士老婆那种“外行”也能拿杰青的“大能之士”了!还在乎“面上”这种几十万的小项目!?
所以,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听其自然发展就行。
事实上,你完全不用操心,因为一定会有“热心人士”会主动将你通过的好消息送到面前!毕竟,这种好消息,谁还不想讨个彩头!你能拿上“国青”,那就说明这个年青人潜质不错;而拿了“面上”的人,那更是要好好结交,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科研副教授及以上,以后不管是科研合作,还是人家也当评审,这在未来都是有可能的!
当然,如果没通过,估计也就不会有人“骚扰”你了,你完全可以领会到“世态炎凉”——因为你没有通过!
所以,可以焦虑,但不需要操心。这些事情都不是你个人能够决定的。不同的学部有不同的评审专家数量。以医学部为例,一般来讲是3 个评审专家,少数是5 个评审专家。而生命科学部大部分都是5 个专家。这么多人,即使你再交际广泛,也不可能全都认识!当你全部都认识的时候,你早就不是这个段位了!
有些人会在早期阶段担心,标书会不会上会!这也是没必要的,因为上不上丝毫不影响结局。上不了会,那就是根本不可能过!即使上了会,也可能过不了!还不如“安安心心”地等最后结局。
还有些人可能真的有“大能”,又或者运气极好,真的就碰到至少两个评审是熟人,没办法,即使是小概率事件那也是可能发生的!毕竟每年那么多人申报。如果他们的意见不错,但又凑巧复审没有过,这就不符合一般规律了。因为即使第三人的意见再差,一般也会顾及面子的,按照AAC的概率,通过的可能性应该极大!如果没通过,还真有可能是“重大评审失误”!例如,本来不是你的本子的评审意见,二次统计时却放在了你的头上。不过,这种事的概率极低,平均每年4000 个人复审只有5 个人成功,差不多只有1% 的概率是这种可能。
至于其它你认为的评审有问题,基本上就不要想了!毕竟,大家都是内行,不能说大家的眼睛都瞎了。你的申辩是没有丝毫力量的,而且主管部门会直接将这种情况设为禁止条件,每个评审意见中都会有这么一段话:
“您好,您申请的科学基金项目,已经科学部初审、通讯评审和专家评审组评审。由于科学基金实行竞争机制、择优支持,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资助项目只能优中选优;或者因项目本身原因,在某些方面尚有不足;今年未能给予资助。为了使科学基金评审工作更加客观、公正、透明,我们把同行评议意见全文反馈,该意见仅供您参考。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审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对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等‘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的,不能作为提出复审的理由。为了使科学基金评审工作更加客观、公正、透明,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我们把同行评议意见全文反馈,该意见仅供您参考。”
明白了吧,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你的水平不行,当然有可能是思路不行,也有可能是文字不行,这都不好说,但总之就是不行!来年你要做的,就是有好的IDEA,又或者找一个文笔好的,将标书的逻辑性与可读性捋捋,这样才是提高自身的根本!
至于公布时间的推迟,所说的还有工作没有完成,这完全是有可能的。所有工作的程序都不可能是一出结果就公布,都会再次审核无误后才公布。所以基金委在完成会评之后,也有很多任务要完成:
1、会评后各科学处与学部,要汇总数据;
2、各学部要有委务会,然后提交汇总的材料;
3、材料要提交到计划局,计划局要复核材料等;
4、各学部要完成评审意见的汇总,并整理完整;
5、计划局完成项目的最终审批!
所以,这就可能是这一个月在做的工作。大家只需要再静心等待结果的正式公布就行。
事实上,很多人估计已经“被”庆贺了,因为“隐喻”、“暗喻”历来都是人类高情商的表现。虽然不知道最终的那张纸是什么样,但是还是要先庆贺已经过关的科研人们!
最后,就是告诉那些没有被庆贺的科研人,国基可以说是目前相对最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你没有通过,可能不是你的不好,但一定是有比你更好的,至少是纸面上的!就象舒院士的老婆一样,人家的真实水平我们不能评定,但是至少人家纸面上的结果估计你大概率是挑不出毛病的,谁让人家有一个院士老公!至少对标书润润笔的能耐是绝对有的!作为来年需要继续努力的科研人,你明白你需要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