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上副教授甚至教授就安全了?美梦不要太早!

医学院教学医院的红利还能不能蹭?
2022年2月18日
国基委对2022年查处的科研不端案件处理决定(第一批次)
2022年5月14日
Show all

神奇的国度当然会有神奇的表现,但实际上这只是历史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

曾几何时,东方大国何曾有西医?何曾有西医院?何曾有西医教育?但这抵挡不住学习!也就是一百多年的时间,东方国就将西方上千年才缓慢建立起来的医学体系基本上学会了。当然,这似乎也有赖于西方医学界的人性,帮助东方国建立了基本的医学教育体系。

当然,现在仍然是在学习,毕竟西方医学教育也是在不断发展中,虽然差距基本上已经不大。但东方国从来不缺乏创新,包括医学教育里教师的身份问题,就一直处于自我完善之中。

医学生的基础专业教育与临床学科教育,就是由两个不同的部门承担的。前者由学校的基础专业学院承担,后者由附属医院承担。

至于前者的基础专业学院,包括基础医学院与公共卫生学院(承担《预防医学》及或《寄生虫学》),由于主要是教学与科研的任务,所以教师的职称基本上就是纯属教学体系:助教-讲师-教授制。

附属医院的教师职称体系就相对复杂一些。因为附属医院,首先就是它是“医院”!所以,神奇就神奇在这里,东方国把西方的“职称”明确化了:主治-主任制。虽然西方也有“资深”一说,但并没有通过明确的界限来定义它们。当然,东西哪个好,还真不好说!

这里要说的是另一个情况,那就是“大学附属”这个地方。因为属于大学部门,所以就要承担“教育”职能,那这所医院就也要有“教学职称”了。所以,大学附属医院的工作人员一般有同时兼有两条职称线,即医疗职称与教学职称。

当然,不管是大学,还是附属医院里都还有一种纯粹的研究所,走的是“研究员”职称的路子,这我们就不说了。毕竟这些专职位置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大学的通常范畴也不矛盾,多数人员也是由前两类兼任。

有一个社会常识,那就是大学附属医院的平均收入要高于大学的其它院系!你不服,可以去调查。虽然东方国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在米帝,普通医生的收入可都是远超大学教授的,更何况大学医院的教学医生,收入基本是同单位其它院系教授的两倍以上!美不美?

但是,想一想,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需要争取两个类别的职称,按照多劳多得的标准,人家的收入高也是情有可原的。想想一个教学医生,不仅要申请医疗职称,还要申请教学职称,虽然不说工作量多一倍,但多百分之五十基本上是起码的。

既然知道申请两类职称的难度与劳动量,那干脆有所取舍不就行了?也就是你在大学附属医院里工作,只从事医疗工作,不担任教研工作。也就是你就往“主治医师-主任医师”这条路走就行了!等等,即使是“副主任医师”职称,似乎好象以及确定也需要论文的,至少是中文核心期刊。当然,中文核心嘛,不急可以慢慢排队等;着急就找朋友同学打个招呼吃顿饭,基本上也就能提前点。但是,“主任医师”可就不那么容易了,目前看来只会越来越严格,估计中文核心就不够看了,起码要有一篇SCI!

好吧,那我就副主任医退休就得了,似乎也没什么吧!?你这可以想想,但放到每一个人身上那就不行了!想想一个高年资的医生,干到四十多了还是中级主治医生,即使再进一步拿到了副主任医师,那在科里就是能领着几个住院医师。而当这些住院医师通过科研路径,一旦拿到“副教授”,那可就压“副主任医师”一头了!毕竟,副教授那可是能当“硕导”的真老板啊!想想人家到时候,屁股后面跟着几个真跟班,是不是就把你晾一边了!这个时候,作为副主任医师的你会怎么想?

所以,从目前来看,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全部都在向着“教学职称”狂奔的!没有一个医生不想拿到“教授”职称,因为那是“院长”位置的标配!

当然,能拿到“教授”的人,基本上都至少是科室的绝对势力了,更可能是医院的一方权贵。所以,“教授”的岗位不可能多的,总不能医院里面人人都是权贵吧?

想想都不可能。所以大部分附属医院医生基本上都是拿到“副教授”就开始放松了,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拿到“教授”的!因为那需要绝对“硬”条件——最基本的是就是SCI与基金!

但这是能吹的?一旦吹破头了,弄个SCI造假被查出来,那可是连现有的位置都不保!

所以,很多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一旦拿到“副教授”职称,基本上就放松了。毕竟,拿个“副教授”职称退休也是可以接受的。

一直以来,东方国的体系还是上去就下不来了,也就是你一旦当上“副 教授”,就是不想着再上一步,也就可以“混日子”了,当然是不犯什么大的错误。

但是,现在可不好说了!因为已经有地区开始拿这个现实开刀了!

从2021年起,东方国已经有几个省出台了正式的高校职称评审文件,提出了“健全聘期考核机制”。湖北省2021年底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要健全聘期考核机制,科学设置考核周期,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青年人才等考核周期,完善职称和‘岗位等级退出机制’,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接着,东部某高校实施“能上能下”机制,教授可以被降级为副教授。

这是什么意思?很简单,那就是“职称”与“聘用”的双轨制将正式实施,这是大势,参与者只能适应,任何想阻止这个改革前进的人,都将被碾压!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有很多人这样分析,那样分析,太啰嗦了,“钱”,就是最基本的原因!

每一个职级,都代表着一个工资级别,也就是说“正高”的账面收入一定会比“副高”要高的!当然,你那些黑钱就不要说了,见不得光的,一旦曝光,有关部门会找你喝喝“茶”的!

账面上的收入都是从财政上支出的,这是由国家的主体医疗公立性决定的。所以,有“正高”职称的人越多,财政的负担也就越重,谁让这些人的工资高呢!

怎么来对付这些事?多简单,看看现在晋升“正高”的难度就明白了,这才是控制“职称晋升”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如果不升工资,那大家都给“教授”职称又有何妨?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工资差别,就是职称差别的基本体现!所以,大家还是要奔着“正高”去的。

扯远了,回过头了,有些“正高”一旦到了,就会泄气,俗称“混吃等死”,拿着高工资,但是产出却比他副高时少的太多了!这就与地位不匹配了。

当然,就如某些人所说的,我们当时在副高的时候已经做过贡献了,现在就是准备养老的,你这样做是过河拆桥!

真的是这样吗?从表面上看确实是这样的。但是管理制度的完善让这个问题不难解答。

工资里面不仅有“职级”,而且有“年资”。也就是工资会随着你的工作年限进行上调,这就解决了老人们的贡献时长问题。你在副高时的贡献,财政是知道的,已经给你上调工资了。

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要明确“职级工资”,必须对应相应“职级考核”。即如果你的“职级考核”不匹配你的“职级工资”,那就说明你已经不适合这个“职级”了,用改革的话来说,那就是要“有下”了!

事实上,这个问题原本就已经考虑到了。比如所有的“职称级别”,还是需要聘用单位给你相应的岗位“聘用证书”才行的。也就是你虽然是“教授”,但只给你“副教授聘书”,那财政发的工资就是“副高”的水平了!是不是省了不少的钱?!

所以,从这个问题来看,也就一目了解了。因为这跟你什么所谓的“编制”根本不矛盾、不冲突。也就是想不想多给你发钱而已。如果你的水平真低到不可想象的地步,你总能去后勤处干打扫卫生的工作吧,一点脑子都不用动!

有人会说,这是不是与“长聘制”冲突?不冲突的,那个“长聘制”其实是没有说清楚,这实际上就是“编制”的意思,就是你不再是学校的“合同制职工”了,不会出现签三年合同,不合心意就让你走人。这不会了,这个“长聘制”更可以用原来的“铁饭碗”来比喻!

至于所谓的“能上能下”,也就是三级教授降为四级教授,正教授降为副教授,副教授降为讲师,讲师就不用降了,因为你就去讲课得了,这是一个大学老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你总不能不会讲课吧?

“二级教授”是终身教授,也就是“荣誉头衔”,让你拿了又何妨,那说明你以前贡献的“效益”,已经远远超过了给你发的“工资”,财政是不傻的!

好了,回到开始。这个方案是要干什么,大家已经明白了。当然,它更重要的有防止“学术造假”的功能。试想,造假一篇论文,你晋升上“副教授”,但要保持这个头衔,你就必然需要每年还要有学术成绩,这对于刚刚获得这顶帽子的医生来说,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毕竟,造假也是有成本与风险的。

一篇假论文被抓住的机率要远低于数篇假论文!

那还是不是继续造假,来维持自己的职称?这就需要好好衡量了!否则,有这个压力,还不如拿个普通的“医疗职称”,让有能力的人拿双职称吧!

这样一来,医院财政的压力是不是也降低了!?

好了,做一个小的总结,那就是一旦进行科研路径,那就是不进则退,否则前功尽弃。有些人想拿某些现实说事,但有用吗?没用!为什么?因为这是改革!凡是想跟财政抢钱的事,你趁早不要想,因为制定发钱的规则都是人家定的,你只能想办法来适应它!

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正所谓“有矛就有盾”,阴阳相生。看看各大医院都已经在实施。那些研究所的设立,里面正有无数的研究人员在替教授主任们干活,这样他们的学术成绩就会不断有产出,而他们的地位也不断巩固,而年轻人也必须看他们的眼色,要听话,这样才会把你当自己人来看待,发文章的时候给你把位次提前一点!

你怎么办?当你来到这里的时候,就说明你的运气已经来了!这里就能够帮你解决这些问题,打破旧有的屏障,让你有可期待的未来!

最后提示,高校职称“退步”到底会害死谁呢?

发表回复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