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评论:高校“教学科研”二元化趋势——论现有人才引进制度的本质

特别评论:2019中国国家杰青尘埃落定后的联想
2019年8月8日
特别评论:中国高校“教学科研”岗位二元化——论博士在高校的就业本质
2019年9月24日
Show all

最近,关于大学的主要使命是科研还是教学,又掀起了一波新的讨论热潮。这次小高潮的诱因是某农业大学的一篇教授博文,其讨论了引进人才的标准、数量及其与现有人才的关系。文中强调,一些农林院校最近几年引进的人才 “基本上是在利用开放式数据源、在电脑上玩模型的论文写手。一个林业专业学科,引进的师资不认识树木、没有野外调查实践经验,天晓得如何胜任教学任务” ,“大部分以补充师资身份引进的青椒在成长的初期以消耗资源为主” ,“除了C9集团少数以科研为主导的一流高校外,绝大部分学校绝大部分教师的主要工作还是教书育人” 。

该博文可谓针砭时弊, 列出了当前高校引进人才的一些问题,例如只看论文影响因子和数量,忽略在教学等方面的能力等。诚然,引进的人才的标准和数量, 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由于资源有限,引进的人才与在职人员也存在各种矛盾, 特别是待遇方面。

实际上,这种问题真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讲清楚的,毕竟中国的大学建设发展史才一百多年,即使有着快千年历史的大学发源地英美等国,其大学也存在着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是阻碍一所大学科研创新的理由。不能因为一些片面的原因就全盘否定,毕竟中国现有的人事发展制度,也是在不断地对全球先进大学的考察学习基础上,尝试的一系列的新的人事发展制度。这个制度不可能是一两个人一拍脑袋就能想到的方法,一定是从先进发达的大学学习来的先进理念,它要有参考依据。当然,既然是从外面学习来的,再加上自身大学本身的不成熟,出现一些问题当然是很正常的事情,否则还搞什么管理科学研究,直接从大学删除该专业吧。

事实上,关于人事制度,很多大学也是在不断的学习改进中。绝大部分引进单位在引进人才之前,用人单位都是经过充分论证的,特别是引进人才的科研水平,更是要经得起考验。毕竟现在大学实行的是薪酬双轨制,这些引进人才实行的远高于普通职位的工资水平。如果这些人才不能显示出他们高工资所需对应的高水平,那么学校背后的风言风语将刮到什么程度?但为什么现在各个大学不仅没有这样的问题,而且还会出现同行羡慕这些人才的现象,就是因为现行的职称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中。以往,对高级职称的晋升要求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尤其是在论文的考量上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但自从论文的国际标准引进以后,论文已经成为高级职称晋升的最主要的标准!很明显,论文就可以说明一个教师的基本科研能力。当然,教授的定义也是在不断的完善中,它不仅是教学,还需要创新,否则仅是教学工作完全可以由高年资“讲师”来承担。教授的意义,现在不仅要教传统的知识,也要能教“创新性”的东西!而论文就是“创新性”最一般的证明。

现在引进的人才,科研论文虽然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但却不是唯一的标准。尤其是在外界的配合下,中国大学的人事部门迎来了一个最有利的阶段,因为有源源不断的从国外最顶尖大学回归的人才可以进行挑选,这在以往是根本不敢想的!对这些新引进的人才,不只让他们享受权利,而且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合同期内不能完成任务,考核不过关是要走人的!所以,能通过这些苛刻考核的人是不是人才?在这种情况下,该教授还认为所选的人才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可就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了——你认为学校该引进什么样的人能叫“人才”?不服气的人完全也可以加入这个被考核队伍,不过关键的是能被选进去是前提!

实际上,中国的大学们在人事管理上已经越来越聪明了,从早期的对科研论文不了解,到现在将科研论文分成三六九等,这都是一种进步。就拿最简单的Meta分析来说,最初是以科研论文来作为教师学术评价标准的。但很快,国内各个大学都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并采取了纠偏的措施,再想拿Meta分析来作为评职称的成果就已经没门了。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各大学的人事部门是在不断进步的,是能够自查并纠正错误的。Meta分析其本质就是一篇综述,就是把众多相同的科研结果总结成一篇文章而已,当然它引入了统计学方法,比传统综述更具有说服力,但这不代表它就能跳到了“原创科研”里面。

而且即使是论文,大学们也懂得如何进行筛选。比如生物结构相关的论文,现在如果拿不出几篇CNS级的文章,就不能说明你在领域有相对比较大的原创,想直接拿C9的特聘教授几乎不可能。而如果你在物理化学方面能发表一篇Nature或Science,那你在美国AAU里面直接拿个助理教授是没有问题的,就是拿个副教授都有可能!毕竟这些学科要想发个NS,那就不是一个“难”字能来形容的!

当前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是前面一二十年那种勇猛精进的时候了,大学也不是头几年那样只要是个所谓“人才”,也不挑就能随便进了。现在的学校一定会挑最“好”的人才,这才能最符合学校的利益。

中国的大学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人才政策,这是大学本身的特殊属性及发展需求决定的,是其人事制度完善的必经阶段。它不仅会影响一所大学的发展水平, 还可能影响大学的生死存亡!

就拿现在各种大学的排名来说,已经随着全面的信息化让更多人所了解。千万不能小看这些排名,嘴上再说不屑于这些排名,但是脚上却都想在各种排名上再上一个台阶。为什么?因为这些排名是能够直接影响到人民大众的东西。普通人是不可能直接接触到大学的内在东西的,但是这些大学排名却很容易让人们熟知。这个简单的排名顺序很容易影响人们对待大学的直接感观。某些大学有可能嘴上硬挺着说不在乎人们对学校的看法,但实际上普通大众对学校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来看看一个最一般的逻辑链:优秀学生报排名高的大学——排名高的大学的学生更容易就业或者从事研究——排名高的大学毕业生垄断盈利高的行业——排名高的大学更容易招到创新力强的研究生——排名高的大学更容易找到企业合作——排名高的大学更容易吸引政府的教育投入——有钱就可能吸引水平更高的教授加盟——水平更高的教授才可能做出更好的科研成果及发表影响力更大论文——科研论文与教授数量是评价大学排名的最重要的两个标准——科研论文与职称是申请国家科研项目最重要的参考依据——科研论文是晋升教授职称最重要的依据与标准——科研论文成为评价一名大学教师水平的最重要标准——科研论文决定一所大学的排名及未来发展前途——科研论文成为一所大学最看重的评价标准!

你可以找一找中间是否有矛盾的地方,有没有违反最一般逻辑的节点?没有!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想想哈佛大学为什么是全球第一名校,就是因为它是每年全球发表科研论文最多的大学!诺贝尔奖就是最直接的证明,而诺贝尔奖却基本上都是以科研论文的形式公之于众。这样你就明白科研论文的重要性了吧!而由于全球第一的名头,也就让它每年都能吸引全球最优秀的学生入读,而且即使是辍学生也是最优秀的!这就造成了强者越强!

所以,各个大学寻找科研成就最好的人才加盟,从根本上讲是没有问题的!学校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想谋求学校更好的发展,这不会错的。即然如此,谁能有更好的方法让学校能够得到持续发展的方案?这位农大教授有什么方法?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但在提问题的时候,不要盲目的提,提的时候最好也能带上自己的解决方法,当然即使解决方案不成熟也无伤大雅;但千万不要为了杠而杠。实际上,能到大学里面从事科研教学的人就是人才!这些人还不叫人才,那什么人才配的上这个称呼,这可是一群博士啊。而能做科研的“人才”,只是更符合“大学”这个名头的群体!

中国大学教职职称一般是助教、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终身教授(二级)、一级教授(院士)。实际上现有的人事制度已经开始“二元化”——即教学岗位与科教岗位!这是一个什么意思?

很简单,如果一位大学教师的科研水平不高,而且对科研也不感兴趣,“纯教学岗位”就是留给你的,一般的职称就是“讲师”;当然现有的制度也在完善,不能让踏踏实实从事教学的教师没有成就感,所以根据年资,一般都是能够晋级到“副教授”职称,但“教授”就不要想了!因为“教授”的含义及权力太大了,不是一个只能从事教学的教师可以承担起的!

对于“科教岗位”则很明确,科研是其最重要的一环,因为他们承担着学校学术水平的重担。可以说一所大学的排名高低,就是由这个岗位的教师在支撑!他们不仅要从事科研,而且要将他们最新的科研成果及科研理念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这就是他们“科教岗位”里面“教”的所在!

因为,国际上最先进、水平最高的大学已经在组织结构上改革,以适应人事制度。本科学院与各专业研究生学院的分离就是最典型的制度,中国的大学在这方面的改革还比较慢。本科学院承担着最一般课程的讲授,各专业研究生学院的教授们也可以承担其中的一部分课程。当然,本科学院各系的教师如果对自己职称及收入不满意,完全可以在有能力情况下,抽出时间从事科研工作,这样才有机会申请高级职称;但机会不大,毕竟大量的本科教学会占用过多的精力;这也是为什么先进大学的“博士后岗位”发达的原因所在,因为“博士后岗位”可以直接跳过“讲师”而入职到“助理教授”这个岗位,也就是可以直接进入专业研究生学院。当然,这个“博士后”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绩,你觉得哪个大学会把“助理教授”的职称给他?

所以,中国的大学也会逐渐向这个制度发展。事实上,现有的“二元制”已经是这种制度的雏形。之所以没有一步到位,就是担心会造成大学内部的混乱,也只能先从人事制度进行改革才行。否则的话,试问如果现在大学进行本科学院与专业研究生学院分流,各学院有哪位老师自愿分流到本科学院。可以这样说,一但分流到本科学院,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就将使你再无科研时间,而你的职称也就很难再变动,这是否符合你的个人利益与意愿?而且如果实行强制分流,人心不稳必将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运转,所以实行现有的“人才”政策,是从长远的学校发展来考虑的。

最后下个结论,综上所述,虽然现有教师为大学的科研教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从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大学是需要发展的,不进则退;要让水平更高的人才来推动学校的进步。而大学进步所带来的红利,最终也是其它教师所能享受到的。看看英国那些要关门的大学,就是最典型的“不进则退”的下场,不要到那时候,大家连碗饭吃的机会都没有才叫嚷着要改革,那就已经迟了!

(本文由SCIsoon.net全权代管,任何转载请注明出处,我司保留最终解释权)

发表回复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