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这个题目时,很多人估计还不清楚“中级职称”是职称生涯中最“尴尬”的阶段!
是的,虽然“中级职称”是科研机构的中坚后备培养力量,是一个科研机构是否能保持常青的基石,但也是科研生涯中最“悲摧”的一个阶段。
就拿美国的大学中级讲师来说,Instructor,虽然是大学各个学院的起始正式教职,但是地位就是十分尴尬。因为你没有科研基金项目,就不能申请上一级的职称——助理教授,当然也就没有带教学生的资格,必须依托于同院高级教职的门下!
但是现在美国的科研基金申请是何等的困难,很多大学已经直接给某些很有潜力的科研人员“助理教授”职称,让他们有两年的缓冲时间冲击申请各联邦部委的Funding,但成功者仍不足一半,更何况中级的Instructor!而且事实上更多的PhD.连中级教职也找不到,只能回国。
中国的中级职称也处于同样的地位。大学讲师,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医院主治医师与主管护师,这都是当前处于风头浪尖的中级职称;尤其是大学附属医院的主治医师与主管护师,可以说是任务最繁重的群体!
为什么?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是专门从事研究,可以说研究工作对他们来说是最轻松的,虽然主管部门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要求也相对较高;大学讲师工作量相对重一些,除了研究工作,他们多了一项教学任务;普通医院的主治医师与主管护师的主要工作是临床工作,但如果是三级甲等医院,中级职称就不够看了,副高职称基本上是在这些医院里能够立脚的根本,这时就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当然这个科研水平就要与医院的具体情况有关!
当这所医院是一家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时,这里的中级职称就成为中国最“疯狂”的“超人”了!
他们不仅要从事临床,还要从事教学,最重要的还要进行科研!因为你可以看看所有大学附属医院的描述就明白:这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看到了没有,这就是医院的标准,也就是对其工作人员的要求!
大学附属医院的中级职称就是要医疗、教学与科研一担挑!没办法,你达不到要求,有人能达到这个要求!
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拼呢?
这是因为中级职称不管是在工资水平,还是奖金数量,与高级职称都有一个明显的差距!这就促使中级职称在拼。但医生还不是“真超人”,大家可以看到新闻里面猝死的医生基本上全是工作于大学的附属医院。而这种局面是由中国医院的医疗制度造成的!
美国医疗是执业医师诊疗制度,这个“执业医师”如果对比的话就相当于中国的“主治医师”。但美国的“执业医师”在收入与权力方面都不是中国的“主治医师”可比的。美国只有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才会有教学职称,比如教授,而且收入也就比单纯的“执业医师”多一个职称的额外增加。所以美国的“执业医师”不会盲目的追求大学“教授”职称,因为那只会让自己承担更多的责任,而收入并没有大幅提高!当然能力也是原因之一。
而中国大学附属医院的中级较副教授的收入差距远高于美国。这就是中国医院的中级追求职称的根本动力。但是医院普通临床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仍是临床治疗,这必然造成从事科研教学方面的时间不足。这样他们更不可能取得科研成果而获得职称晋升,如此“恶性循环”只会让主治医师更长时间滞留在中级阶段,而收入的不平衡也会让某些人铤而走险,比如论文造假!
但现在SCI论文期刊已经认识到这种情况,为了保护自己得之不易的羽毛,即使是已经发表过的论文,他们也会毫不留情的将他们抛弃!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期刊极少会做出这种事情。而一旦论文造假被揭穿,这名主治医师的人生就全完了!
所以,中级科研工作者在追求职称晋升的过程中,一定要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不能做出越轨的行为,否则就可能将自己置于死地!
人可以疯狂,但也要保持一定的清醒状态。毕竟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有办法解决这个“中级难题”,让自己这个“超人”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本文归SCIsoon所有,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